首頁 > 企業文化 > 職工活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守護者——記園林集團古建公司非遺傳承人團隊
時間:2022-09-06

曆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曆史文化遺産;曆史文化遺産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對于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财富。

古建公司成立于1952年,是集施工總承包、古建修繕、園林綠化、仿古工程、裝飾工程、勘察設計等于一體的園林古建綜合服務商和中國傳統園林古建文化的傳播者。古建公司弘揚工匠精神,盡顯國匠風采,在曆史文化遺産保護中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

擇一事終一生 堅守匠人匠心

早前,講述文物修複師故事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大火,掀起文博熱。比起文物修複師,還有一個鮮爲人知的人群,他們傳承古建技藝,守護非遺文化,用精湛的技藝修繕着現存的古建築,他們就是古建匠師,古建公司非遺傳承人團隊就是其中之一。

古建公司7位非遺傳承人都是年少學藝,數十年如一日潛心鑽研,逐漸成長爲古建界的權威。他們的父輩們也大都從事古建行業。他們自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繼承了父輩對古建行業的熱愛,成爲古建公司第三代傳承人。

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熱愛可抵歲月漫長,非遺傳承人團隊深入項目一線,助力項目優質履約;收徒傳藝、著述出書,積極履行傳承責任,推動非遺技藝進社區、進校園,傳承古建技藝,弘揚傳統文化。

彩畫作代表性傳承人李燕肇40年如一日守護古建技藝,先後被授予第二屆“北京大工匠”和“首都勞動獎章”榮譽稱号。他成立了大工匠創新工作室,積極對現存古建築彩畫進行考察、拍照,整理成資料,制作彩畫小樣。同時,依托工作室助力傳承、服務項目,目前工作室的創新成果已經在項目落地應用。他收徒傳藝,累計培養古建築彩畫技能人才50餘名,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個傳承者的光榮使命。

油漆作代表性傳承人李海先從事古建行業43年,2016年被評爲古建油漆技師,享受北京市政府技師特殊津貼。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者,他把幾近失傳的大漆工藝和失傳已久的掃金、撥金、掃青、掃綠等工藝整理爲工藝流程,爲古建修繕技藝的完善做出巨大貢獻。他在香山革命紀念地修繕、隆福寺等重大項目中提供專業技術指導。他還注重技藝傳承和人才培養,收徒7人,并在社會上講課傳授古建油飾施工工藝與技術,培養古建油漆工上百人。

彩畫作代表性傳承人王光賓是中國古建彩畫行業屈指可數的女性彩畫師,39年來在衆多彩畫修繕工程中留下了珍貴的彩畫作品,她參與或主持的彩畫修繕工程榮獲多項建築業施工大獎。她在香山、頤和園、卧佛寺、碧雲寺等項目指導彩畫工藝,并長期堅持社會教學,在北京市園林學校授課,在武漢科技大學、人大附中、天壇、紫竹院等地開展社會教學活動,積極傳播彩畫技藝。

張民光是古建油漆彩畫代表性傳承人,他的作品在業界廣受贊譽,曾獲“首都市民學習之星”稱号。2008年天安門廣場國慶擺花工程中,他創作的12幅宮燈彩畫受到各界贊揚,作品被園林綠化局收藏。他紮根青海,爲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多個項目提供技術指導,将古建彩畫技藝廣泛傳播。他積極參與文創産品開發、制作,爲非遺技藝傳承做出了卓越貢獻。

瓦作代表性傳承人盧立輝從事古建築行業36年,他始終紮根一線指導項目建設,爲天壇、羊椒山祠等文物建築保護項目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工作之餘他還在社會上教學培訓,講授古建築瓦作技藝,連續在北京市園林學校、北京房地産職業大學、四川綿陽藝術學院等院校授課,詳細解讀工藝背後的文化,分享施工經驗。

木作代表性傳承人鄭曉陽與國家級官式古建築技藝傳承人李永革總結40多年在文物古建保護修繕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從保護傳承古代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角度出發,先後出版了《中國明清建築木作營造诠釋》《中國唐宋建築木作營造诠釋》兩部通俗易懂且實用的工具教科書。他還經常到古建公司所屬的華宇星設計公司講課,指導年輕設計師畫圖、做方案,并深入施工現場解決技術難題和古建修繕的“疑難雜症”,爲設計施工提供了極大幫助。

彩畫作代表性傳承人秦書林在古建彩畫工藝做法、顔料調配方面潛心研究探索幾十年,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他主持研究的“中國古建油漆作地仗新工藝”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被列入北京市重大科技推廣項目。2014年,他研制的清水木蠟油工藝中的“蜂蠟”技法應用到“水立方”室内木隔斷裝修中,爲APEC會議在京召開添光溢彩。

傳承非遺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

伴随國家對文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越來越重視,工匠精神也越來越受推崇。2021年8月,在考察承德避暑山莊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豐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古建公司成立非遺傳承中心,制定了非遺傳承管理辦法和保護規劃,編寫了《清代古建築油漆作工藝》《頤和園長廊蘇式彩畫》《中國建築彩畫粉本》等專業書籍,主編了國家行業标準《古建築彩畫工操作技能标準》、培訓教材《古建築傳統彩畫工》等規範标準。傳承人和技術團隊聯合,在文物修繕、仿古建築營造、園林綠化技術等方面積極開展專利研發、專著編寫等,形成多項研發成果,擁有實用新型專利10項、科技進步獎5項。

古建公司北京建築彩繪項目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單位,古建公司一直走在傳承和弘揚古建彩畫技藝的道路上,積極探索傳承方式,健全保護非遺傳承體系,推動非遺技藝傳承有序發展。陸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傳承活動,推進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激活非遺發展新動力。

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古建公司與中國園林博物館、北京建築大學聯合主辦了錦色——傳統建築彩畫技藝展。提供了拓稿原件、傳承人親繪手稿、彩畫小樣等百餘件珍貴展品,充分展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的曆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等多重價值。

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邀請,古建公司積極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捐贈藏(展)品,量身定制了和玺彩畫牌樓模型和三幅蘇式彩畫作品,傳承人李海先、王光賓、張民光、李燕肇及徒弟親手制作,在全面宣傳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北京建築彩繪”技藝的同時,助力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建設。

古建公司與天津大學合作,共同開展《北京市文物建築修繕技藝傳承搶救性發掘整理項目》相關工作,通過口述、項目實踐、傳承教學等内容,全面、真實、系統記錄和展示非遺傳承人的傳承工作和精湛技藝,留下影像資料,爲北京文物建築保護工作提供重要依據,同時也爲今後開展中國典型性代表性文物建築的古代制作技術、工藝發展曆史和現狀調研工作,以及挖掘整理、科學提升我國傳統工藝和技術規範提供充分的資料和基礎依據。該項目将促進北京中軸線建設,提高北京曆史文化名城形象,是推動文化遺産保護與城市美好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對黨中央提高“文化自信”的回應。

傳承古建技藝 踐行國企責任

古建築是一個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動面孔。每每面對飽經風霜的曆史文物建築,古建公司非遺傳承人團隊和古建匠人們按照文物修繕四原則,小心翼翼地修複每一處細節,盡量使其恢複昔日光彩。

他們不斷探索實踐,以獨特、精湛的技術完成多項古建築的修繕、保護工作,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技術力量。

他們在故宮、天壇建築群、景山建築群、長城、頤和園、中山公園、承德避暑山莊、卧佛寺、碧雲寺、潭柘寺、戒台寺、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等國内衆多古建修繕和工程建設中,以及英國燕秀園、曼徹斯特中國城牌樓、德國得月園、加拿大楓華園酒店、日本天華園、天壽園、孔子公園等衆多涉外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以精湛的技藝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絢爛文化,讓古建獨特的工匠精神永續傳承,并在修繕世界文化遺産建築、國保、市保級工程和仿古工程項目建設中培養了大批工匠人才,厚積了高質量發展的獨特優勢。

古建公司70年打造出百餘項國家級、省部級優質工程,位列全國古建築施工企業10強、全國城市園林綠化企業50強,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十四五”期間,古建公司将把傳承放在首位,聚焦打造傳承創新工坊,成立木作、瓦作、油作、彩畫作等工作室,依托大工匠創新工作室及工坊基地建設,以“北京園”系列工程爲實訓基地,積極進行文創作品開發,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培養新一代傳承人,對重大重點項目提供技術指導。同時,在院校、相關業務單位内部開展彩畫培訓等活動,傳承非遺傳統技藝,守護曆史文物建築,爲建設美麗中國、文化中國貢獻國企責任。

Copyright ©2019 - 2025  北京市園林綠化集團有限公司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8161号  京ICP備16063560号-2